智慧环境服务平台
为早日实现碧水蓝天,美丽中国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
13856036431
全 / 国 / 咨 / 询 / 热 / 线
行业动态
17部门联合印发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》,企业怎么做?
Time:2022-07-19

日前,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》,提出新时期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,明确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点领域、区域格局和保障措施,对当前至2035年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做出统筹谋划部署。企业作为“双碳“目标的关键主体,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军,针对《适应战略2035》的各项要求,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,顺应绿色潮流,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。

01.png

文件指出,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,减缓强调温室气体减排与增汇,适应强调防范和降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与风险,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减缓是指通过能源、工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增加碳汇,以稳定和降低大气温室气体浓度,减缓气候变化速率。适应是指通过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,采取调整措施,充分利用有利因素、防范不利因素,以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。

微信图片_202207061655484.png

一、坚持基本原则

主动适应,预防为主。充分认识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,主动投入、积极作为,利用有利因素、防范不利因素,******限度采取趋利避害的适应行动。坚持预防为主,树立底线思维,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,努力防范和化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风险。

科学适应,顺应自然。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,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,采取合理有效的适应举措。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适应气候变化有机结合,通过加强生态系统保护、修复和可持续管理,有效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,增强气候变化综合适应能力。

系统适应,突出重点。将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、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部署有机衔接,逐步形成全社会、各领域、各区域积极适应气候变化的局面。聚焦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和关键区域,重点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,提升重点领域和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水平。

协同适应,联动共治。坚持适应和减缓协同并进,优先采取具有减缓和适应协同效益的行动举措。统筹考虑国内和国际、全局和局部、远期中期近期之间的关系,强化协调联动和资源共享,强化信息互通和交流互鉴,推动多主体参与,形成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合力。

微信图片_202207061655482.png

二、提升适应能力

《适应战略2035》统筹考虑气候风险与适应、重点领域和区域格局、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不同维度,明确了未来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,为提升气候韧性、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提供了重要指导。其中,《适应战略2035》将“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”单设一章并摆在突出位置,体现了对气候变化观测监测预警、影响和风险评估、应急防灾减灾等工作的重视程度。将重点领域划分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两个维度,并增加城乡人居环境及金融、能源、旅游、交通等敏感二三产业作为适应气候变化重点领域,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各领域适应能力。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,并按照******覆盖、重点突出的原则,提出全国八大区域和五个重大战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任务,构建了多层次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。企业可着眼于水资源、陆地生态系统、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预测与监管水平,积极参与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。同时,应满足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要求,从自身做起,遏制不合理资源需求。

微信图片_20220706165548.png

三、协助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

《适应战略2035》考虑各地气候变化、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,兼顾气候特征相对一致性和行政区域相对完整性原则,推动构建******覆盖、重点突出的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。企业应将碳减排成本纳入企业经营决策,响应政策要求,积极协助构建气候变化区域格局。按企业所在区域,确定工程布局,推动形成社区、企业网格化协调机制,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氛围。

 微信图片_202207061655483.png

“本文部分内容引自生态环境部官网”。